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殷曲的博客

登高声远,不藉秋风。

 
 
 

日志

 
 

“有效教学”理念还须经得起推敲  

2010-09-01 16:14:4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育的问题多、困惑多,相应的,教育的对策、设想也多。新课程改革后,新理论、新概念争相进发,让教育工作者几乎有目不暇接之感,而“有效教学”就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一个概念。

在概念的推广阶段,有效教学描绘的美好前景让许多学校和教师倍感鼓舞,然而在具体实施阶段,许多人又对它产生了误解。在这里,我们侧重概念、操作和评价三个方面来看看“有效教学”概念在实践中凸显的问题。

“自以为是”的概念

理论的最大效用在于让有志前行者找到路径或方向。每一种理论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和意义,都会冠以一定的名称。理论的名称也就是所谓的概念。

通常,概念滞后于实践尝试或理论形成,但概念的形成对相关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规定与导向的作用。因此,概念必须明确,而不能由人任意诠释。

弹性限度大的概念意味着理论存在偏差或概念界定不科学。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一个弹性限度极大的概念。在一些实施者眼里,“有效”二字似乎是一个乾坤袋,可以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把传统、现在以及将来有益于教学的全部好处都一股脑儿地包罗进去。然而,他们却没有设想过这些内涵是否相容。

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笼统理解。从时间上看,连续数年的引导教育和三言两语的批评,被统归于“有效”;从数量上看,教好一个班级和教好一个学生,被统归于“有效”;从质量上看,教育一批学生和教一个学生纠正一个错字,也被统归于“有效”。如此悬殊的教育工作都统归于“有效”,此等“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发展、对于学生发展又有何“有效”可言呢?更有甚者,某些教师的价值观、世界观、教学过程观、学生观等各种观念只要有一个亮点,从组织教学到课外辅导只要有可取之处,就统统冠以“有效教学”之名。

二是含混理解。所有概念都涉及逻辑问题,所有逻辑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表述要清楚,不能含混。而许多使用“有效教学”概念的人.其观察立足点却并不清晰。是以教论效,还是以学论效。又或者是以教学论效,那么教与学各占的比例又是多少?“有效教学”是正面效果还是反面效果,是冲击力还是后坐力。教师没引导而学生顿悟的能否归入“有效教学”?教师的课上砸了但得出了深刻的教训又能否归入“有效教学”?

“各行其是”的操作

从更宽泛的意义来说,学校的一切活动其实都是教育,都能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瞬间的或永久的记忆。教育的作用或者以智慧增长的方式处于隐性状态,或者以能力表现的方式处于显性状态。教育的效果或者像考试那样立竿见影,或者经过长期“潜伏”而在某一个时间点上骤然爆发。

学校教育的周期长。学生各具特质,因而教育教学的“有效”也参差不齐。因为缺乏相应的指导标准。“有效教学”迅速被许多人按照各自熟悉或需要的方式诠释,并将这些不同的见解上升为各种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

在不少人眼里,“有效”和“成功”是近义词。成功是个人现象,只要所做的事情合乎个人的价值观,就能感到成功,那么“有效”也就相去不远。

还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为了自身的某种利益,特别偏爱“有效教学”。反映在教学中,这种所谓“有效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结果,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看到一系列量化的指标体系,更突出以学生的成绩来判定教学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交往和思维等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被想当然地忽略了。

偏爱功利教育的人,大多注重规范、量化和评比,把快速的、看得见的进展看作“有效”,轻视和逃避那些难以量化的教育。这与只挂红绿灯、画斑马线而不考虑如何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有什么两样呢?人要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需要大量隐性的知识和能力,光培养学生显性能力的教育又岂能认定是“有效”的呢?

“莫衷一是”的评价

任何一项新兴事物要获得稳定、健康和持续的发展,都离不开主导性意见的正面肯定。

评价人或事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涉及到所有的家庭,有着层层叠叠的新老问题,因而一再引发人们对教育的热情,质疑、献策、研究和评价纷至沓来。然而,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往往因为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等方面存在分歧而呈现多元的特点。教育内部的许多老传统和新事物,也往往因为评价差异而或分化、或隔阂、或对峙。

专家学者倡导“有效教学”的初衷,也许是想为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但是,当前不少教师在“有效教学”评价上的“百花齐放”.实在让人莫衷一是。“有效”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标准由谁来制订、谁是评价主体、有效教学的价值何在等诸多问题成了“有效教学”实施中最大的难题。

因此,“有效教学”必须首先回答目标和时限问题。

目标问题。“有效教学”要想在教师心中扎根下来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靠教师,而当前许多宣称正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也不理解“有效教学”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各是什么,不清楚“有效教学”的目标与课程目标有多少重合或区别,更无从思考实现目标的优先顺序。

时限问题。时限是检验工作落实情况最直接的标尺。教育的特点是周期长、范围广、见效慢,少量技能或者记忆之类的内容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或其他强化手段实现“有效”的目的,但大量的知识、观念、智慧却不是在“有效教学”实施之厉就能够被“有效”检验的。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还在低:水平徘徊。如今的教育新理论、新概念此起彼伏,要冷静分沂理性对待可谓不易。要使教育不断适应大众的需求  实现稳健而高质量的发展,广泛推行的新理论、新概念还须经得起推敲。

  评论这张
 
阅读(23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