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殷曲的博客

登高声远,不藉秋风。

 
 
 

日志

 
 

有效课堂教学(分析、研究)的三个维度  

2010-09-06 14:26:5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宽度(教育广度):教育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教育化、心理化处理(加工,改造),把学科知识生活化、经验化、情境化、活动化,核心和本质是儿童化(儿童数学、语文、科学……)。儿童的学科、儿童的知识、儿童的思维,这是儿童学习、儿童教育的根本。从某个角度讲,这是把学科知识浅化、宽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科知识走进儿童的经验、生活,变成儿童自己的知识。

深度(学科厚度):学科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科学化、学术化处理(加工,改造),关注、强化学科知识的概念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术化、逻辑化,核心和本质是学科(科学)思维、思考和文化。宽度强调学科(知识)的儿童化;深度强调儿童及其学习的学科化。前者强调让学科走进儿童,后者强调让儿童走进学科。前者把学生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后者把学生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周彬)。没有宽度的课堂,必然是机械、乏味的课堂;没有深度的课堂,必然是平庸、表层的课堂。深度和宽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就像正方形是面积最大的四边形一样)(周彬)。当然深度和宽度的具体分布比例,要由学科的性质、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的任务等因素来定。

温度(人文温度):人文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人性化、情感化处理(加工,改造),要挖掘并赋予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及其学习与儿童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和统一起来,成为儿童人格和精神成长的过程。“学科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和心灵世界的的加温,只能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如果说,宽度需要教师高度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机智;深度需要教师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深刻的知识;那么,温度则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丰富的情感。没有温度的课堂是可怕的、恐怖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效果,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宽度、深度和温度三度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把宽度、深度、温度比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宽度、深度、温度三者比较接近时,对学生的发展促进最大。从教师个人素养角度来说,三个维度的素养和谐统一起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最好!

  评论这张
 
阅读(28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